

有关欧洲防务自主和乌克兰问题的国际峰会近日在英国伦敦举行。英国方面与法国联手,执意牵头推进旨在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所谓“自愿联盟”,折射出英国在“后脱欧时代”的战略焦虑。
面对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动摇与“脱欧”后英国自身的经济压力,英国试图以美欧之间的平衡者、欧洲防务领导者等身份重获影响力。然而,英国政府在外交领域求变的努力是否有效依然存疑。
缘何推进“自愿联盟”
英国工党上台以来,外交政策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通过与其他欧洲国家的防务合作,提升话语权,并修复“脱欧”后受损的双边关系。“脱欧”之后,英国与欧盟的贸易摩擦短期内难以化解,但防务合作被视为绕开经贸争议的突破口。伦敦峰会刻意选在欧盟布鲁塞尔防务峰会前夕举办,也是为了抢占对俄乌冲突议程的主导权。通过主导“自愿联盟”的行动,英国试图向欧洲传递信号:英国仍然是欧洲安全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而非“局外人”。
与此同时,英国经济在“脱欧”后进入了漫长的衰退周期,工党政府将稳定经济视为执政首要目标。这也构成英国推进与欧洲防务合作的另一动机,即确保英国参与欧洲国防工业一体化,从而稳定“脱欧”后的经济基本面。若能借俄乌冲突加深与欧盟国家的防务合作,则英国政府既能回避敏感的单一市场争议,又能参与欧洲防务基金等机制涉及的高附加值产业链,为英欧更广泛的经济合作铺路。
试图充当中介角色
究其根本,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对北约的消极态度持续发酵,欧洲在美国战略版图中的优先级进一步降低,这对欧洲防务体系造成巨大冲击,也成为英国推进“自愿联盟”建设的核心推力。
英国一直试图制定“可提交美国的和平计划”,这是英国方面力图在美欧之间充当中介角色的表现。一方面,通过这一角色,英国可以避免在重要议题上完全依附欧盟。通过安全议题的捆绑,英国既能展示对欧洲事务的参与度,又可避免短期内在移民、关税等敏感议题上妥协,避免在英欧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这一角色也是英国政府强调自身重要性的方式。首相斯塔默在伦敦峰会上虽然拒绝批评美国,但也默认“欧洲正处于历史性的十字路口”,这意味着英国已经认识到美欧关键领域的利益分歧正在扩大,认为自己有机会作为美欧间的桥梁改善战略环境。
简言之,英国政府既想维系英美传统特殊关系,又想通过主导欧洲防务议题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英国政府认为,以“自愿联盟”为核心的平衡战略将有助于防止自身被边缘化。
欧洲安全形势复杂
在峰会上,英国首相斯塔默确实在竭力塑造“欧洲安全中枢”的形象,他高调宣布将额外提供16亿英镑的出口融资,用于购买超过5000枚防空导弹,此外还将向乌克兰提供22亿英镑的军事援助,并计划与法国进一步讨论向乌克兰直接派驻军队事宜。
但从防务开支占比、军工产能到盟友信任度等指标看,英国根本不具备重塑欧洲安全架构的实力。相比法德两国对欧盟防务的投入,英国目前的国防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预计在2030年左右增至3%,增速低于德国,而英国现役军队数量仅为法国的一半,这些短板令盟友质疑其领导力的可持续性。美国对欧洲防务日渐冷淡的态度,也令英国在美欧之间的中介作用大打折扣。
面对日趋复杂的欧洲安全形势,英国执意推进“自愿联盟”本质上只是一场危机驱动的外交实验。短期成果更多只是通过峰会塑造的象征意义,欧洲盟友之间的矛盾乃至美欧之间的分歧并不会因为英国政府有限的协调得到根本解决。目前来看,“脱欧”造成的经济“失血”仍在削弱英国的军事能力,英美特殊关系的惯性则限制其对欧洲自主的投入深度,而欧盟的战略自主诉求更是与英国希望扮演的平衡者角色直接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很难真正成为主导欧洲防卫安全的主要力量。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英人文交流中心助理研究员)
相关文章:
美股暴跌 道指重挫逾1600点04-04
英拟对美8000类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04-03
美征收“对等关税” 欧洲多国领导人发声04-03
全球媒体聚焦丨多家外媒报道显示,“对等关税”对美国消费者影响最大04-03
【中国那些事儿】中国经济韧性十足 美方关税将自损根基04-03
想当欧洲防务领导者,英国能否如愿?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