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经济日报:防治个人信息泄露不松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1 08:35:00    

公安部近日公布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0起典型案例,包括窃取快递信息、虚假招聘、入侵停车小程序、冒充医保部门工作人员等手段。从2024年全年数据来看,公安机关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超过7000起。这一数据展现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工作成效,也反映出信息泄露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成为“数字黄金”,也被不法分子看作“唐僧肉”。从公布的典型案例来看,犯罪团伙非法售卖个人信息牟取暴利,单起案件涉案金额可达数百万元,其中还表现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一些新趋势。比如,作案手段日趋技术化,犯罪团伙制作、投放木马程序来控制教培机构内部计算机;串通内部人员,犯罪团伙勾结快递行业工作人员窃取快递订单信息;黑灰产业链分工协作,犯罪团伙骗取个人信息后再出售给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形成上下游犯罪链条。非法利益驱动加上监管制度漏洞,使得这类犯罪行为屡禁不止。

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首先要以技治技,以技术创新驱动防御升级,减少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收集,推广隐私计算等技术,实现个人网络数据像快递面单一样“可用不可见”。

对于重点行业应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典型案例中,有不少犯罪发生于教育、医疗、物流等行业。这些行业与公众日常联系密切,且掌握大量用户数据,必须压实其主体责任,督促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在技术上做好黑客攻击防御,在管理上严防内部人员泄密。公安机关在侦破案件的同时,与教育、医疗等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协作,联防共治,堵上信息安全漏洞。

针对“免费领红包”“假冒工作人员”等骗术,应开展针对性宣传活动,提升公众的信息保护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同时,完善线索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个人隐私绝不能成为牟利工具,要构建起高压打击、技术赋能、全民参与的三位一体防护网,筑牢数字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屏障。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诗阳

相关文章:

回流药“码”上监管,药品追溯码应该怎么用?07-02

中央军委:调整组建3所军校,面向社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06-29

深夜,暴涨!创新高!06-28

女孩被120强制带走后死亡?曹某某被抓!06-26

2025年黑龙江省高考成绩发布时间确定!06-23

技术+合规双轮驱动 宜人智科携手行业共探数字安全治理新路径06-23

浇灌“草原酸奶” 托举“草原云谷”!内蒙古银行“双轮驱动”赋能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06-21

“数”上沈阳丨1-5月沈阳市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增长23.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