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中国之城丨重庆奉节: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0:09:00    

这是坐落在长江边的重庆奉节城区景象(2025年2月13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重庆奉节城区景象(2025年4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发(朱松摄)

这是重庆奉节城区景象(2025年4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发(朱松摄)

这是重庆奉节城区景象(2025年4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发(朱松摄)

这是重庆奉节城区景象(2025年4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发(朱松摄)

这是重庆奉节城区步云街一带景象(2025年2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发(朱松摄)

人们行走在重庆奉节一处人行天桥上(2025年2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发(朱松摄)

这是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景象(2024年12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景象(2025年2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景象(2024年12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轮行驶在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2025年2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乘坐游船在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游览(2025年2月13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轮行驶在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2025年2月13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重庆奉节白帝城一带景象(2025年2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游览拍照(2025年2月13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游览拍照(2025年2月13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游览(2025年2月13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游览(2025年2月13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游览拍照(2025年2月13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三峡之巅风景区游览(2024年3月11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乘坐观光缆车在重庆奉节三峡之巅风景区游览(2024年3月11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三峡之巅风景区游览(2024年3月11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三峡之巅风景区游览(2024年3月11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坳口观景点游览拍照(2024年12月19日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相关文章:

泉州台商投资区琅山郑和广场揭幕 打造海丝文化新地标05-20

沈阳大世面沉浸式演艺项目即将启动!方城再添重磅文旅项目集群05-20

“爱上济南”城市表白季暨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济南市分会场活动启幕05-18

关注第七届西洽会|前六届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2万亿元 西洽会如约而至 重庆投资与消费再迎新机05-12

用好三种资源,讲好玉泉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05-09

守护千年根脉 留住历史记忆05-09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05-08

“五一”旅游升温:国内游客总花费增长8% 音乐节撬动增量、拼假玩出深度游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