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来自阿富汗的Safi Abdul Karim和Junaid走进孺子书房樟树林分馆,开启了当天的学习之旅。

窗外的霓虹灯渐次亮起,书房里的灯光却始终柔和,映照着一张张专注的脸庞。孺子书房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阅读与交流空间,也让每一个远道而来的追梦人都能找到归属感,成为他们温暖的心灵栖息地。

“南昌是个友好、宜居的城市”
近日,记者来到孺子书房樟树林分馆,馆内设计简约而不失大气,连片的落地玻璃窗引入柔和的自然光,将木质书架与整齐排列的桌椅映照得一片明亮,勾勒出静谧典雅的阅读空间。两名外国青年正坐在靠窗的长桌前,用铅笔认真地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汉字,留下工整却略显稚嫩的笔画。
“我们来自阿富汗,目前在这家孺子书房附近的学校学习中文,准备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通过之后我们就可以申请大学了。”记者上前攀谈,Safi Abdul Karim露出腼腆的笑容,用略显生涩的中文告诉记者,“我们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我叫有安,旁边是我的同学Junaid,中文名叫王枫。”
“在学校吃完晚饭后,我们会步行10分钟左右来孺子书房学习。”一旁的王枫向记者补充道,“我们通常一个星期来两三次,每次学习3个小时左右,已经坚持1年多了。”
随后,有安和王枫向记者聊起了他们在南昌学习生活的感受。“南昌是个友好、宜居的城市,这里的人都很热情。刚开始我们听朋友说附近有家适合学习的书房,后来便按照地图,通过市民的热心指引找到了这里。孺子书房里很安静惬意,非常适合学习,我们都很喜欢。”有安说。
每一个细节都传递着温暖
记者看到,孺子书房里有不少读者,有的正捧着文学名著静静品读,有的对着电脑专注地敲击键盘,有安和王枫则在练习本上认真书写。大家虽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却都在这方空间里享受阅读与学习的乐趣。
“我们的学习小组成员大概有15个人,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不同国家,大家都会来孺子书房学习。”有安告诉记者,“虽然我们远离家乡、父母和朋友,但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新的朋友,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孺子书房不仅是一个可以阅读书籍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播地方优秀文化和社会教育的平台,感觉非常棒。”
“最初接待外国读者的时候,全靠手机翻译软件救场。”孺子书房樟树林分馆馆长方荣家笑着回忆道,“后来他们经常来书房,我们渐渐熟悉起来,有时候书房里其他懂英语的读者也会和我一起为他们提供帮助、进行沟通交流。”方荣家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孺子书房坚持用文化服务细节传递温暖。在孺子书房内,英文、日文、韩文等不同语言的标识,满足了不同国家读者的阅读需求。
“有一次,我给一名外国读者递送矿泉水时,对方用生硬的中文回了句 ‘谢谢,你很好’。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语言只是工具,尊重才是沟通的密码。”方荣家说,“当他们说‘因为你们,我更爱这座城市’时,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相关文章:
“这里安静惬意,我们很喜欢” 外国学子也爱上了孺子书房07-21
官方通报争议球员刘震已退出赣超联赛!被扒出曾遭到终身禁赛07-12
@南昌初升高的学生家长 你准备去“打卡”哪所学校的“开放日”05-18
起猛了!希腊网红歌手在雅典卫城唱三星堆05-18
特稿|人文交流拉紧中俄人民相知相亲纽带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