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蒲晓莉,很难不被她独特的气质所吸引:短发利落,一副眼镜后是专注的目光,清瘦的身形透着干练,素面朝天却自有一份从容。从1997年延安医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到2010年成为科室负责人,再到如今引领青光眼综合眼病中心,她像一株扎根岩缝的竹,在眼科领域默默生长,终成一片绿荫。
医者初心的淬炼
初入眼科时,她连裂隙灯都不会操作,却在师傅许淑云“用牛眼练缝合”的教导中,摸索出医者最珍贵的品质——敬畏。“患者把眼睛交给你,就是交出了看世界的权利。”为练就眼科精细手术的“绣花功夫”,她和丈夫跑遍屠宰场搜集牛眼,在家切猪皮练习巩膜瓣剥离;深夜蜷缩在值班室与进修医生挤一张床,只为多参与一台急诊手术。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锻炼基本功,使双手更加灵巧,手术时更有感觉。

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断学习、实践、总结、积累,经过不懈努力的蒲晓莉慢慢的发现自己身上有了老师们的影子,无论是技术、管理患者,还是与患者沟通,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独立负责科室后,她独创的“五心工作法”——手术有信心、沟通有耐心、观察要细心、团队要齐心、困境持平常心——成为科室信条。每每听到患者苏醒后激动地说:“大夫,我好像看见屋顶灯管了!”那一刻,她更坚定了信念:眼科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成为患者绝境中的光。
以技术破局,以仁心托底
在青光眼领域,“独眼手术”被视为刀尖上的舞蹈。2020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陈先生佝偻着“弯竹”般的腰背找到蒲晓莉:右眼失明,左眼视力0.1,多家医院因手术风险过高拒收。面对这颗合并葡萄膜炎、白内障、虹膜粘连的“定时炸弹”,她大胆提出联合治疗方案——先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炎症,再行多联手术。

“手术台像战场,但我们从不孤军奋战。”她联合血液风湿免疫科为患者申请贫困补助,将千元生物制剂费用降至月付400元;设计“弓背卧位”解决患者无法平躺难题,让护士用棉被堆出45度斜坡,儿子用肩膀托住父亲双腿。术后,当陈先生颤抖着读出视力表0.6时,家人激动的红了眼眶。“医生敢为‘不可能’冒险,是因为背后有科学的缜密和团队的托举。”蒲晓莉说。
这种破局精神一直持续在她的整个职业生涯。面对一位晚期管状视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困境——传统手术可能导致“视力熄灭”,她带领团队研读文献,用百元聚丙烯缝线替代万元进口导管,完成咸阳首例360度小梁切开术。术后患者眼压从47mmHg降至12mmHg,视力提升3倍。
用“白话医学”重建希望
“青光眼为啥要做白内障手术?”马叔的疑问道出多数患者困惑。面对急性发作期患者,蒲晓莉形象比喻:“就像气球装太多水会爆,摘掉混浊晶体就像给气球减压。”她常常说,“医生不可能有各种疾病的亲身体验,当病人向医者诉说他的痛苦、陈述他的不适时,不一定都能被医生理解、唤起医生的共鸣;同样,当医生表达诊疗意见、提出配合要求时,也不一定能全被病人领会、赢得病人的合作。人们常说“理解万岁”,其实只有彼此信任了才能理解,信任是理解的前提。”
面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患者,她就不厌其烦的耐心解释,从基本的白内障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讲起,谈到即将施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手术的优点及可能并发症......最终让患者放下心来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这种“知心人”特质在杨阿姨病例中尤为动人。患者杨阿姨患青光眼合并癫痫,来院时左眼眼压超过60mmHg,家属本想放弃治疗。为了帮助杨阿姨,蒲晓莉主任连续几日加班翻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请教全国青光眼方面的教授,联合神经内科及手术麻醉科医师会诊,共同讨论病情,制定手术方案,每天亲自检查病人,随时跟家属沟通病情。医生的努力患者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杨阿姨的老伴主动找到蒲主任说“你们大夫和我们是一条心,我们心里清楚的很呐,都是为我们好呢,我们农村人不会说话,你们放心给我老伴做手术吧,我们相信你。”杨阿姨全身及眼科病情稳定后,蒲主任给她实施了全麻下左眼PHACO+IOL植入+房角分离+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手术一切顺利。术后一周杨阿姨左眼视力恢复到0.15+,眼压9mmHg。她说“我就睡了一觉你们就把手术做完了,一点都不疼,蒲主任您真神!”

图为一青光眼患者的女儿专程前来看望蒲主任
冷门专业的“热血突围”
青光眼被称为“沉默的视力杀手”,手术复杂、并发症多,许多医生望而却步。蒲晓莉却视其为“眼科最有学问的专业”。在眼科亚专业分化时,她主动选择“冷门”青光眼。从传统小梁切除术到房角镜下直视手术,从引流阀植入到外路缝线360度小梁切开术,她将科室打造成咸阳青光眼诊疗高地,用“稳准快”的新技术改写无数终晚期患者的命运。
“现在的青光眼发展迅速,可以说已经不再小众,而是‘非常高大上’!”近年来,微创青光眼手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迅速发展,特别适用于轻中度青光眼患者。它以微创、安全性高、恢复快等特点,正在改变青光眼的治疗格局。

2025年春分,蒲晓莉带领团队率先引入iStent inject W(第三代小梁网引流物),让咸阳市青光眼手术迈入“微创时代”。她开心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新式手术高大上、稳准快,为患者带来光明福音!”

二十八年岩竹生辉,蒲晓莉用手术刀在瞳孔深处镌刻医者匠心。谈及未来,她的愿望非常朴素,“希望科室的年轻医生能保持学习,以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也许,她未言说的是,只要守住对生命之光的敬畏,新一代医者定能以更快的生长速度破解疑难,让更多濒临黑暗的眼睛,重获仰望星空的勇气。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ZDR
相关文章:
咸阳一院眼科岩竹蒲晓莉:青光眼冷门专业二十八年里的热血突围04-27
你的体重医生已上线!西湖区打造体重管理新模式,助力千人减重04-23
青岛眼科专家李君:破解眼底“摩斯密码”,守护光明在行动04-22
老年痴呆原因被揪出!若有这3种吃饭习惯,劝你尽快改掉04-21
血压“居高不下”!微创手术有望化解高血压人群“降压难”04-19
50岁男子体内植入全球最小磁悬浮人工心脏04-18
40年回眸 向着终结艾滋坚定前行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