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标准化“七大工程”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记者从苏州市质量发展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专班了解到,从今年至2027年,苏州将通过实施“标准+创新”生态促进工程、传统产业标准化提升工程、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工程、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标准化人才强基工程和标准化服务业引聚工程,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标准支撑引领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
创新引领带动应用
标准与科技融合互促
标准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是连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纽带。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推动构建标准与科技创新同向发力、融合互促的生态体系,推动300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同步开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应用;建设光电缆、智能制造装备、先进功能纤维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形成标准,为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化、产业化、市场化提供重要支撑。
自2006年起,苏州在国内率先布局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并同步开展标准化布局,推动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
纳米导电材料广泛应用于触控显示、太阳能光伏、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传统纳米导电材料氧化铟锡的工艺与技术长期由日本、美国、韩国主导,且氧化铟锡薄膜存在方阻较高、柔性不足等问题,制备氧化铟锡所需的金属铟也日益稀缺难以持续。而新型多功能代替材料的出现,让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
这种多功能替代材料是纳米银线制备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透光性高、方块电阻低、弯折性好等特点,尤其在柔性和刚性触控屏感应层的应用中表现出独特优势。它的生产企业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依靠技术优势和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主导起草了我国纳米导电材料领域首个国家标准——GB/T 44210-2024《纳米技术 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氙灯加速老化试验方法》,为材料的研发、筛选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打通了纳米银产业化发展的堵点,推动了国产创新材料的产业化、全球化进程。
截至目前,苏州主导、参与制修订并发布纳米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9项,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以标准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多点发力协同推进
加快新产业标准化布局
近两年,人工智能等技术催生的新产业不断涌现。市市场监管部门围绕制造业“1030”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标准效能,促进创新成果加快复制应用,引领新产业健康规范发展。
在低空经济领域,苏州在全国率先编制、发布了低空经济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构建了低空经济系统标准体系;建立了低空经济产业标准化研究与应用基地;全国无人机执照与无人机识别模组工作组、江苏省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苏州。同时,苏州组织国内外低空经济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与本地企业深度对接,量身定制标准化工作路线图。已有23项低空经济领域苏州市地方标准获批立项,《低空5G通信基站建设要求》等6项地方标准发布,在无人机数据接入和互通、低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填补我国标准空白。苏州衔接国内外低空经济领域标准化资源,推动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已有18家苏州企业主导或参与了71项国际、国家、行业、团体、地方标准研制工作。
在人工智能+领域,苏州承担了国际电工委员会机器人工作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的家庭机器人工作组、服务机器人工作组以及江苏省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苏省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多个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带领本地企业研制相关标准。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傲特敏机器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主导、参与制修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5项国际标准、120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
依托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14个领域产业标准化联盟,苏州开展了百余场培训、座谈会、调研交流、产需对接活动,推动本地企业开展256项国际、国家、行业、团体、地方标准研制,促进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在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22个领域编制、发布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相关领域全产业链标准布局,收录相关国际标准1441项、国家标准2392项、行业标准552项、地方标准144项,指导企业开展标准研制。全市累计承担12个相关领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7个江苏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形成产业链协同推进、上下游协调配套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聚焦重点有序提升
促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2024年,国家部署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同步实施标准提升行动,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为此,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在苏的标准化技术机构和龙头企业主导、参与相关标准制修订,以标准提升引领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为新一轮标准提升行动助力。
为了加大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加快先进技术融合迭代,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等企业主导、参与修订了《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为了推动产业循环畅通,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制定了《绿色产品评价 空气净化设备》《绿色产品评价 复印打印设备用耗材与配件》等国家标准,引导产品设计充分考虑材料的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
近年来,新材料、新结构以及精密、微细零件和器件大量涌现,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生物医疗、光学器件等高端制造领域对特种加工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主持、参与了所有门类电火花机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并通过开展标准宣贯培训、检验检测等工作,引导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目前,该公司正牵头修订《特种加工机床 安全技术要求》《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 精度检验》等特种加工领域国家标准,牵头制定国家标准《机床 安全 电火花机床》,推动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
创新路径深化合作
促进标准国际化跃升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是全球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的重要基础。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国际贸易都与标准有关。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新路径。通过建设运行中德标准化合作苏州创新中心、标准化创新综合体等高能级平台载体,苏州积极对接国内外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引育国际标准化人才,加快推进国际标准化项目。2024年,市市场监管部门与德国电工委员会DKE开展双向互访,中德标准化创新实践首次亮相第十六届德国汉堡“太仓日”,通过推动苏州与国外城市间标准化交流合作,加快形成国际标准化工作合力。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及时将新技术新方法形成标准并推向国际,近三年内联合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牵头制定了两项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为晶体硅双面电池背面发电增益评估和光伏电池衰减风险评估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测试方案,以标准主导带动技术输出,推动光伏产品质量提升和行业进步,助力我国光伏产业全球化发展。
截至目前,苏州已发布170项国际标准,承担15个国际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
行动开展期间,市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完善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支撑构建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苏报融媒记者 葛芝/文)
编辑:钱芳
相关文章:
浙江实行全省口岸机场24小时预约通关04-15
君山产业开发区夯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安全生产04-15
“旺财”背着逃生包 携带灭火消防弹04-14
探秘世界抹茶之都—铜仁04-13
今天开馆!本届消博会都有哪些亮点?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