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市民在织音1953项目参观。图片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市民在石家庄市工业遗址公园游览。

骑行爱好者在石家庄市环城绿道骑行(无人机照片)。
“老伙计”,一向可好?
和平路区位,藏着老石家庄人的独家记忆。连日来,这条路因提升改造成为热议焦点,还有棉一、棉二厂区旧址里,那些“老伙计”的新模样,令“打卡”怀旧的市民不时发出阵阵感叹声。
作为石家庄市内最重要的主干道之一,东西向的和平路沿线曾经聚集了钢厂、药厂、机械厂等大批“一五”时期建设的工业企业,见证着这座工业城市发展的轨迹。
曾经的“棉一”“棉二”等,就共同铸就了20世纪50年代“华北最大纺织工业基地”的辉煌。如今,这片斑驳的老厂房,随着织音1953项目的推进,被赋予新的生命,河北首个非标商业艺术园区正在崛起。
“织”,取自棉纺织厂的核心基因,致敬曾经的华北纺织工业基地;“音”,则是呼应石家庄“元曲故里”的历史底蕴,紧扣摇滚音乐的现代脉搏。纺织文化+音乐艺术,“织音”让沉睡的工业遗产重新焕发耀眼光彩,也因“新花样”给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带来更多新鲜感。
同样让市民心潮澎湃的,还有被称为“摇滚节绝佳场地”的石家庄工业遗址公园。它的前身就是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河钢集团石钢公司的老厂区。两座高炉似钢铁“巨兽”高高耸立,地面浮雕展现石钢不同时期建筑轮廓,老厂区设备与零部件陈列步道间……如今的石钢旧址,既仿佛能够随时重现当年钢花四溅的生产场景,还融入了“狂野”“张扬”的风格,在各类摇滚音乐活动助力下,成为文旅新地标。
当前,随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城市更新成了城市发展的关键词。不只和平路区位,近年来,石家庄密集“上新”城市更新项目,在重构交通路网、拉开城市框架、改造老旧小区、保护工业遗址、换新城市管网、建设公园绿地、滹沱河生态治理等领域全面发力。
还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2023年,石家庄正式颁布实施《石家庄市城市更新条例》,成为全国第一批对城市更新进行立法的城市,同时健全完善了城市更新“1+N”政策保障体系。
城市更新隆隆战鼓带来的,不是“拆了又建”,而是百姓生活的提质向好。行驶在路上,上有高架桥,中有快速路,下有地铁;走进小区,不仅雨污系统、燃气管网、防水照明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还有养老、托育、快递、健身、无障碍、电动汽车充电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走出家门,从口袋公园到滹沱河边,从健身步道到环城绿道,一步一景皆是画……城市“蝶变升级”的背后,是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具象化,是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可感可及。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牵着经济发展。如何让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并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科学把握城市发展大势,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出台更多细化的支持性政策,把市民“心里盼的”落实落细在每一个环节中,需要方方面面各司其职、共同努力。
5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让“宜居、韧性、智慧”触手可及,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下去。
相关文章:
长城快评 | “老伙计”一向可好?城市更新就该“走心”05-20
这周,杨浦文化艺术中心“橙”意满满,化身家门口的“宝藏课堂”05-19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河北: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给群众幸福“加码”05-19
金台区这三处地方,将启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05-18
地产大事件丨一周热点回顾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