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金融观察员|部分地区提前还房贷受限;证监会升级基金托管监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9:25:00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指导意见,强化资管公司监管与服务质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 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明确聚焦不良资产处置、房地产纾困等核心业务,探索轻资产与科技赋能模式;强化风险隔离、资产负债管理及流动性安全;完善监管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穿透式监管,严查违法违规行为,推进监管联动。通过强监管促转型,推动资管公司化解金融与实体经济风险,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证监会升级基金托管监管:商业银行净资产门槛提至500亿】

为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证监会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强化托管业务监管。新规明确"严把准入、聚焦主业、压实责任"原则,重点提升行业风险抵御能力。修订后条款增至61条,核心要求包括:商业银行净资产不低于500亿元,证券公司不低于300亿元;托管部门需配备50%以上持证人员,核心岗位需2年以上经验者;强化风险隔离,禁止托管业务与其他业务混同。

针对"托而不管"乱象,新规细化托管人履职标准,要求以独立第三方数据为基础进行监督,明确私募基金"一托到底"责任,增设特别风险揭示义务。同时完善退出机制,对取得资格后两年月均托管资产低于50亿元的机构取消资质。配套措施还包括扩大风险准备金适用范围,要求重大异常情况当日双渠道报告,确保投资者权益保护。此次修订旨在通过制度优化,推动基金托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央行披露3月金融数据:M2同比增长7% 社融人民币贷款双超预期】

中国央行公布3月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3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7%,符合预期;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6%,显著超出0.3%的预期。3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3.64万亿元,远超3万亿元预期,同比多增6400亿元。一季度累计社融增量达15.18万亿元,同比多增2.37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3.87万亿元贡献显著。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5.58万亿元,占比超60%;住户存款一季度激增9.22万亿元,反映预防性储蓄需求。M2-M1剪刀差收窄至5.4个百分点,资金活化迹象显现。同业拆借与质押式回购利率均较上月下行,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政府债券融资强劲增长,叠加信贷投放加码,显示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稳增长。

【信托新规征求意见:四箭齐发促行业高质量发展】

4月1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就新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新规聚焦四大核心方向:一促信托回归本源业务,明确限定资产服务、资产管理及公益慈善信托三大板块,严禁刚性兑付;二强公司治理,要求加强党建引领,规范股东行为及关联交易,建立长效考核激励机制;三筑风险防火墙,推动建立覆盖信托全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细化文件合规、风险揭示等十余项操作规范;四严监管约束,大幅提高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强化资本拨备管理,落实分级分类监管及风险处置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修订旨在构建信托行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倒逼信托公司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加速向本源业务转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新规通过制度约束与正向激励并重,有望重塑行业生态,推动信托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房贷提前还款受限,银行住房按揭业务缩水与利率压力】

近期,多地购房者反映部分银行对提前还贷设置金额、次数及线上渠道限制。有媒体报道称,此现象系局部网点因业务量激增采取的临时措施,未全国推行。背后折射房贷业务困境:2024年六大国有银行住房贷款余额合计减少6211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普遍上升,叠加居民降负债需求激增,银行面临利息收入缩水与资金再投资压力。业内人士分析,银行通过调整政策优化房贷业务节奏,平衡考核指标。专家建议,应推广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延长还款期限等政策,实质性降低月供压力。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层面支持合理提前还款,但需统一银行操作口径以稳定预期,避免市场过度解读。未来,政策端与金融端需协同发力,疏解房贷市场结构性矛盾。

【两部门:在银行信贷等业务领域开展审计报告批量查验试点工作】

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在银行信贷等业务领域开展审计报告批量查验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情况、审计报告查验工作需求,确定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上述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信贷业务和其他业务实际情况,可选择3—5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级分行(包含其下属全部支行)开展试点。试点具体区域由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城商行业绩分化:重庆银行不良率居首,上海银行增速承压】

据已披露的财报显示,8家上市城商行业绩分化显著。江苏银行营收、净利润稳居首位,分别突破800亿、300亿;南京银行营收增速11.3%居首,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18.1%领跑。重庆银行营收、净利润增速双垫底(3.5%、3.8%),上海银行净利润增速4.5%倒数第二。

资产质量方面,重庆银行不良率1.25%居首,上海银行1.18%次之,长三角银行不良率普遍低于1%。拨备覆盖率分化明显,重庆银行245.08%最低,上海银行269.81%倒数第二,其余6家均高于300%。

业绩驱动呈现区域差异: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逆势增长17.3%,重庆银行则依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暴增115.7%,但个人业务利润承压明显。资产扩张方面,上海银行总资产增速仅4.6%垫底,江苏银行增速16.1%居首。长三角银行整体表现优于成渝经济区,需关注资产质量压力对区域银行发展的持续影响。

【中国农业银行数据中心原党委委员林鹏接受审查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月11日通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农业银行纪检监察组、山东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国农业银行数据中心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林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农业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副行长任上被查】

成立仅一年的四川农村商业联合银行再曝高管违纪事件。近日,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杰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四川省纪委监委调查,其履历显示长期深耕四川农信系统,曾任凉山农商行董事长、省联社副主任。值得关注的是,该行前身四川省联社已有多位高管“落马”,包括原副主任杨超、刘兴明等,多涉贷款腐败及违规放贷问题。作为西部首家省级农商联合银行,该行2024年1月挂牌,注册资本220亿元,资产规模达2.4万亿元,居全省银行业首位。然而成立一年内即现高管落马,暴露内控漏洞。该行近期正推进股权改革,计划形成“省投市、市投县”结构,但高管层频繁震荡引发合规隐忧。

【重庆银行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增超5% 资产规模突破9300亿元】

重庆银行发布了一季度业绩公告,显示其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增长5.30%和5.43%,同时资产总额、贷款总额及存款总额均有所增长。该银行还强调了其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重大项目上的努力,并通过多种方式增强了股东信心。

相关文章:

规模连续八季度超十万亿元,外贸韧性从何而来?04-15

【风口解读】四川双马预计一季度净利增长1047%-1506%,主要得益于基金收益04-14

金融观察员|部分地区提前还房贷受限;证监会升级基金托管监管04-14

V观财报|山东黄金: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35.74%-61.45%04-14

南阳市生态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丨全力拼发展 力保“双过半”04-14

外贸大省挑大梁,广东领衔7省市进出口占一季度总值的3/404-14

“天塌不下来!”海关总署:严格依法实施各项对美反制措施04-14

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