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决定解放战争胜败的关键一战,短短4天时间,国民党王牌军74师被全歼,蒋介石最器重的心腹张灵甫命丧战场。
1947年5月下旬,得知张灵甫战死的噩耗之后,蒋介石痛心疾首。可当得知指挥这场战役的解放军将领是谁之后,蒋介石却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他就像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把我摸得格外透彻。”
而这个戳破蒋介石美梦之人,正是粟裕。
可鲜为人知的是,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之时,粟裕不过是一名警卫,可究竟是哪一场战役,让粟裕一战封神的?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从警卫到将军
粟裕是湘西侗族人,家中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是小有闲资。粟从小就表现出要比其他同龄人聪明、稳重。
在叔叔创办的国民学校读书时候,粟裕还经常受到叔叔和其他老师的表扬,父亲同样希望他能够成为能够继承家业、管理家族账目。
然而,粟裕早就在读书时就对外面的世界心生向往,又怎会甘心只在乡村中管一管父亲手中的算盘?
1923年,粟裕成功考上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的选送生,可得知这一消息后,粟裕的父母并未感到高兴,父亲担心学费太贵,而母亲则担心外面的世道不太平。
当时仅有16岁的粟裕发出了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无论外面什么样子,我都要出去求学,哪怕是要饭,我也要到省城去上学。
父母被粟裕坚决的态度所打动。
世上哪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好的未来。最终父母还是凑足了所需的费用,让粟裕到湖南第二师范进行学习。
父母满怀希望地送走了粟裕,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想到,粟裕的一生,从走出家乡的那一刻便发生了改变……
宋教仁、林伯渠等许多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著名人士都曾在湖南第二师范就读。粟裕入学的第一年,正值当时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时期,全国的青年志士都被革命的热情所感染,粟裕也沉浸在这份热情中,同时也在学校中认识了我党早期的领导之一滕代远。
当时的滕代远是学生会的组织部长,在他的引导下,粟裕很快就成为了青年运动的活跃分子,读马列书籍、谈天下事,粟裕也在那时坚定了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的决心。
1927年,蒋介石北伐成功之后,又突然发动了针对共产党的“清党活动”,粟裕所在的常德地区也很快遭到了国民党的“清洗”,校长胡佐武为了保护学生而英勇就义。
校长的牺牲让被转移到武昌的粟裕意识到了革命的残酷,更认识到革命必须要拥有枪杆子。
就在当年,粟裕毅然投身到叶挺24师的教导大队,在秘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当年8月,还在训练中的粟裕突然接到任务,跟随大部队到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
当时的粟裕刚刚20岁,所以他仅被任命为指挥部的警卫队班长。不过他的任务却十分重要,因为他要保卫的人是周恩来、叶挺等党军重要领导。
粟裕虽然没有在前线冲锋陷阵,但是他在本职工作上的认真负责却得到了中央领导们的认可,他也在跟着朱德到了井冈山会师之后,逐步在崇山峻岭的穿梭和残酷的战争中成为了营长、团长、参谋长。
粟裕当初入党的申请表中,他在“特长”一栏中写的是:跑长路,这也是粟裕在叶挺部队中所练习出来的过硬本领。
粟裕是从小就在山村中跑出来的孩子,又经历了国民党对常德学校的“大清洗”,再加上部队中的强调和训练,他才练就了一口气跑几十里地的本领。
而跑长路这个“特长”,也确实让粟裕在长征以及作战中受益匪浅。
1935年,刚刚从红七军和红十军合并而来的红十军团,被国民党以数倍兵力围追堵截,方志敏、寻淮洲、刘畴西等领导人被俘、牺牲,只有适时提出分兵突围的粟裕及其所带领的500多人穿过了敌人来不及合拢的包围圈,给这支队伍保留了革命的火种。
也正是这一批队伍,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靠着跑长路的功夫把游击战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有效打击敌人的同时,还迅速壮大了自身的实力。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已经担任浙闽边军区司令的粟裕被编入新四军的队伍担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在苏南地区对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进行破坏、对日寇各种行动进行打击。
皖南事变之后,粟裕带队在七保三仓、五保丰利的战斗中连续歼灭敌军主力部队;在车桥战役中,摧毁日军明暗堡垒50多座;在高邮和陇海等地区消灭负隅顽抗的日军2万多人。
此时的粟裕,已经从当初那名刚刚走出山村的学生、担任警卫的警卫员,成长为了一名驰骋疆场的将军。
不过单凭跑长路这一个特长,并不足以让粟裕在混乱的时局中脱颖而出,他之所以能够多次力挽狂澜,还跟我国两位伟大领袖的教导有直接关系……
成功的导师
初入革命之时,粟裕遇到的第一位“首长”就是叶挺,也正是叶挺,才让新中国得以收获一位开国大将。
叶挺参加革命时间比较早,在北伐时就因为连连打出胜仗而名声大震,更是一度成为当时国民政府军队中炙手可热的人物,而如此骁勇善战的将领,自然备受无数革命青年的崇拜。
初入叶挺教导大队之后,粟裕就因为叶挺的一个问题感到了震撼。在训练中,叶挺曾问学员:“死和艰苦哪一个更难受?”
没有经过任何思考,粟裕的答案脱口而出:“死!”
可听到这个答案后叶挺却并不满意:“死只是一瞬间,这很容易,但是长期的艰苦却往往让无数人选择了屈服,革命军人不仅要不畏生死,更要有敢于面对长期艰苦的决心。”
叶挺的训导让粟裕彻底摆正了革命的心态,也造就了他敢于面对死亡和挑战的个性。即便粟裕后期已经成长为出色的指挥员,每次见到叶挺时,他依然会主动向“老首长”敬礼。
如果说叶挺是带粟裕踏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那朱老总无疑就是粟裕军事方面的灯塔,甚至连粟裕都亲口说过:军事方面最佩服朱老总。
南昌起义时,粟裕就已经在警卫岗位上见到过朱老总排兵布阵、指挥战斗的英姿,并且之后粟裕还跟着朱德在湖南、广东、江西等地辗转作战,也是在那时,他见识到了朱老总的穿插迂回、分割包抄等拿手本领。
而粟裕真正见识到朱老总的神之指挥,还是在赣南面对刘士毅的围困时,朱老总用奇兵接连突破敌人十多道“伏击圈”,追得刘士毅丢下指挥部仓皇逃走,最后更是被朱老总带着粟裕一直追得只剩下十几名亲兵。
虚虚实实、穷追猛打,这些都是粟裕从朱老总那里学到的宝贵经验。
在战术和战略相结合的方面,粟裕则是从毛主席那里得到了真传。
1929年,毛主席被安排到福建养病,当时负责毛主席警卫安全工作的人正是粟裕。
其实粟裕早在上井冈山时就已经和毛主席有过交往,只不过那时候的粟裕还只是朱德身边的一名普通警卫,因此并未引起毛主席的注意。
可通过养病期间的接触,毛主席发现这名年轻的湖南老乡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却颇有头脑,因此毛主席经常对粟裕加以指点。
粟裕曾经在对别人说,“朱老总教会我打仗的方法,毛主席教会我战争的规律和克敌制胜的法宝,这些都让我终身受益。”
当然,毛主席和朱老总对粟裕的引导,只不过是他前进的基石,而仅仅靠这些也不足以让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位居十位开国大将之首,而真正让粟裕封神的,则是1947年那场歼灭战。
孟良崮一战封神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可此时蒋介石并没有停下继续扩军备战的步伐,而且还开始在各地接收日军上交的资源与地盘,同时也准备着向共产党继续发起进攻。
当时担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向中央提出建议,准备将山东、太行和华中三支部队集合到一起,形成有生力量面对国民党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
1946年之后,国民党的50万军队集结之后向华中地区扑来,好在中央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在华中地区做好了应对准备,才让对方的6个旅5万多人栽在了华中野战军的手上。
1947年5月,蒋介石重新集结17个师,再一次对华野的中部坦埠包围过来。
粟裕面对敌人的重兵压境,并没有采取以往的迂回、躲闪战术,而是让叶飞在左侧抵挡,王建安带队在右侧抵挡,许世友和陶勇两个纵队当成拳头直接迎上去,在鲁南地区的王必成连夜奔袭从南面进行堵截,这样就对敌军完成了合围。
国民党部队这一次的主力队伍,正是号称蒋介石的御林军、国军五大主力、天下第一师的整编74师,这支曾经在抗日战场上多次打出国军威风的“抗日铁军”,已经被蒋介石用美式装备武装到了牙齿。
带领74师的师长是黄埔4期的精英张灵甫,不仅是中将师长,而且还兼任南京卫戍司令,可见老蒋是对寄予厚望。
而粟裕正式抓住了张灵甫风光无两、骄横跋扈的特点,认为要打就先打掉74师,而且还是用“虎口拔牙”的方法“硬拔”,这一仗将对整个战场局势战神重要影响。
粟裕先是让部队边打边撤,把74师引进孟良崮地区,然后命令两端迅速前插截断了74师的增援队伍,同时命令前端部队停止后撤,把74师堵在了包围圈之内,形成一个前面有堵截、后面没进城的孤立无援境地。
当张灵甫发现问题时已经为时已晚,解放军6纵、8纵迅速前压,逼迫74师撤退到孟良崮地区等待救援。
孟良崮其实就是四面陡峭上端比较平的山,当蒋介石和顾祝同接到74师退守孟良崮的消息时,还误以为这是控制制高点的合理战略,但实际上这却是让74师成为了水漫金山中的金山。
当时在74师周围的还有黄百韬的25师和李天霞的83师,以及钟纪的第7军,这些都是号称国民党部队中的精英,而且有接近10万人的部队,然而这些部队却因为张灵甫目中无人、一味抢功而拉开了距离。
根据后期的资料显示,当时距离张灵甫最近的黄百韬兵团不过只有5公里的距离,可由于对张灵甫的态度不满,黄百韬接到支援命令后并未即刻前往,而是在犹豫之后才开始向孟良崮地区进兵,只不过这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被叶飞的1纵牢牢地堵在了半路。
其他的援兵也和黄百韬的情况差不多,都被堵在了支援的路上,只能眼睁睁看着张灵甫和他的74师全军覆没,张灵甫本人也被当场击毙。
74师的覆灭,不仅仅让蒋介石的 “鲁中大决战”计划彻底灰飞烟灭,而且还把蒋介石所谓的“王牌”、“精英”的金字牌匾砸了个粉碎,同样也让国民党其他部队产生了强烈的畏战情绪。
对于粟裕来说,通过这一仗消灭了敌人的精锐部队3万多人,这是足以“一战封神”的战斗,同样也是他用奇兵、用险兵、下手绝、下手狠的经典战例。
得知孟良崮战役的结果之后,毛主席曾这样评价粟裕:“不仅蒋介石没有想到这个结果,就连我也没有想到”,这并不是说明毛主席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而是没有想到当初的那一名警卫已经成为了一员得力战将。
结语
其实早在还是警卫之时,毛主席就曾预言过粟裕:能指挥大规模战斗。而在孟良崮战役、黄桥战役之后,粟裕更是被毛主席称为是 “最会打仗的人”。
相关文章:
收割机的工作原理(玉米收割机工作原理)11-18
凝固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凝固剂)11-18
固定资产成新率的计算公式(固定资产评估方法的介绍)11-18
发财树扦插繁殖方法和技巧(可以“扦插”7种花沾土生根)11-17
良禽择木而栖什么意思(清风箴言 | 良禽择木而栖)11-17
爱情像什么(为什么说爱情像个鬼)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