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审是在正式审计工作开始前进行的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主要目的是为正式审计打下基础,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预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基本情况的了解
全面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组织架构、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及其变化情况。
通过与管理层的深入沟通或访谈,了解报告期内的行业状况、公司经营情况、发展战略及重大变化情况。
数据的初步分析
获取预审截止日的财务资料,并进行初步分析,识别财务报表中的重大、异常或变动较大的项目。
重点关注这些项目,分析其变动原因及合理性,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初步风险识别及评估
识别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等。
评估这些风险对公司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决定业务的承接或保持与否。
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内控测试
如果是首次承接项目,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如果是连续审计项目,要关注内部控制是否发生变化。
获取并了解各大循环内控制度,检查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并进行穿行测试和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的准备工作
收集资料,包括综合类资料和业务类资料,提前整理收集这些资料。
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准备工作,了解内部控制制度,查看内控手册、流程图,整理访谈提纲,编制访谈记录。
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期初和期末、上年度和本年度的数据变化,测算和分析各项财务指标。
进行测算,如利息、租赁负债、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并根据测算情况分析差异原因。
进行抽凭,补充实质性程序底稿中的抽凭表。
搭建试算平衡表,如果是首次审计,需要滚动调整上年度审计数据;如果是连续审计,则将期初粘贴到期末。
综合类底稿的编制
编制初步业务活动底稿,包括业务承接与保持、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独立性声明、签约业务约定书等。
编制风险评估底稿,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总体审计策略及确定重要性水平等。
编制控制测试底稿,包括业务循环控制测试等。
进场前的工作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本年度的业务变化。
召开项目组进场前会议,传达审计计划,包括监盘、函证等重要节点的时间安排及重点关注要点。
提前将预审资料清单发给被审计单位,让其准备好相关资料。
通过以上步骤,预审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预留充足的时间来制定应对策略或实施方案,从而为正式的年审奠定坚实的基础,显著提升年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关文章:
代理什么商贸公司01-11
什么叫非诉业务01-11
预审要做什么01-11
什么企业有报关01-11
融资失败意味着什么01-10
什么时候注册公司最好01-10
业务支出包括什么01-10
什么是资质办理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