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5 08:21:53    

关于读书,有一句话在我们的学生时代特别有名,那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就自然出现,不待讲解,即明其义矣。

至少在我上学的时候,这句话在各种语文教材和历任语文老师那里出现了无数次。

曾经的我也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学生时代我读了不少书,也一直信奉着那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神奇状态。

直到很久以后,当我回想当年看过的那些书的时候,却沮丧地发现自己脑子里别说主体思想,就连大概内容都没有留下任何印迹。

唯一能说得出口的,也就只剩一句“看过”了。

或许有人会说,你把一本书真的看上一二百遍,就能够达到了解其义的地步。

可能是吧。

可即便真是那样,如今的生活节奏也不允许我们不厌其烦地读上数百遍。

所以,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领悟了其中的含义就好,就不要真的那么做了。

那么真正适合我们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四个字:有效阅读

我小时候看过一本武侠小说,里面描述了一个皇帝,每天都会看很长时间的书,但每天只看一小段话。大臣们看到皇帝下的圣旨,就能猜出皇帝今天看的是哪本书的哪段话。

这个例子虽然有点夸张,但它说明了有效阅读的真谛:为我所用。

而为我所用,又分了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知道这本书里说的是什么。

看完一本小说,你能概括出它的故事情节吗?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吗?如果这本书里讲的故事符合某一个主题,你能把它提炼成为自己的素材吗?

达到这个境界,就可以不断积累只属于自己的素材。

第二个境界,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作者写出这本书,一定是想表达一种观点,或者一种思想。

当你读懂作者的意图,你在这本书所表达事物的认知上,就和作者一样了。

换句话说,达到这个境界,你就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第三个境界,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写出来的。

或许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你早就了解,或许你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作者的高度。

但作者是怎么把它变成“书”的呢?

他是用哪种思路把这种观点表现出来的?

在这个境界里,提升的是思维能力,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到一定的水平,那你的有效阅读就差不多做到了极致,你的输出能力也就不再是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我现在每天都忙得昏头转向,哪有时间去琢磨这些?

没错,自古以来,世上的人就分两种,一种喜欢读书,一种不喜欢读书。

喜欢读书的人原因大抵相同,不喜欢读书的人却因为时代不同各有各的爱好。

而这些爱好的共同点,就是都能把一些不太坚定的人的精力从读书转移到它们身上。

古时的人喜欢斗鸡走犬,听曲喝茶,现代人喜欢跳舞泡吧,刷剧看影,沉迷游戏。

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够诱惑人心神的外在刺激越来越多,读书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难能可贵的习惯。

因此,如何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持一颗热爱读书的心,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那么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应该怎样读书?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对此有所帮助。


一、养成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现代人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是阻碍人读书的一大障碍。

我们很难再找到一个安静的适合读书的场所,也很难再找出比较长的时间专门用来读书。

无尽的琐事把我们的时间分割成了许多小块,唯有抓住这些小块的时间,利用好这些时间,才能把读书的爱好坚持下去。

二、通过思维导图快速抓住一本书的主旨

除去小说之外的书籍,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直接把目录当做思维导图的主干。

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出一本书的结构。

另外,读书有两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知道作者写了什么,第二层境界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要达到这两层境界,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这本书的逻辑顺序。


三、学会放弃

以前的我总是觉得,一本书既然看了开头,就应该坚持读完。实际上这种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

首先,如果确定一本书对你没有吸引力,那就直接放弃。

其次,学会放弃一部分内容。

一本书的精华只占百分之二十,剩余的百分之八十都是用来表现精华内容的附庸。如果你的时间和精力没有那么充足,那么不妨放弃那百分之八十。


相关文章:

镐头刨土用的工具(七十年代我负责刨茬子用的镐)11-18

收割机的工作原理(玉米收割机工作原理)11-18

凝固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凝固剂)11-18

固定资产成新率的计算公式(固定资产评估方法的介绍)11-18

发财树扦插繁殖方法和技巧(可以“扦插”7种花沾土生根)11-17

狼人杀所有200个角色介绍(狼人杀强神大盘点)11-17

良禽择木而栖什么意思(清风箴言 | 良禽择木而栖)11-17

爱情像什么(为什么说爱情像个鬼)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