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执行通常指的是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但故意采取各种手段拒绝执行,导致判决或裁定无法得到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逃避执行的行为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具体来说,以下行为可能被视为逃避执行:
隐藏、转移、变卖或毁损财产:
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通过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提供担保的财产:
被执行人或担保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协助执行义务人:
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妨害执行:
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其他情形:
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如果上述行为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根据情节的严重性,被执行人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逃避执行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刑法,还可能涉及其他法律后果,如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因此,被执行人应当遵守法律,履行判决或裁定所确定的义务
相关文章:
南都电商观察|李佳琦直播言论上热搜;辛巴两公司成被执行人04-15
最高法:2024年执行工作实现“三升三降”,信用修复人次上升04-08
会同法院:执行利剑再出鞘 惠民暖企有温度03-19
6名中学生微信群辱骂同学判担责,律师解读03-17
拍卖古董需要交税多少01-19
和申有多少钱01-18
申诉离婚需要多少钱01-18
一般起诉费多少钱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