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守住智能驾驶技术创新安全底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6:12:00    

证券时报记者 潘玉蓉

随着我国乘用车智能驾驶装配率快速提升,智驾系统成为汽车智能化核心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竞争步入“后半场”。但是,近日发生的一例事故,车毁人亡,引发各界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强烈关注。

依托雷达、摄像头、大数据,智能驾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车型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动驾驶能力,大大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但是,智驾是否真如宣传的那么可靠?如何避免急于求成拉高大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预期?如何守住智能驾驶技术创新的安全底线?

事实上,智能驾驶营销推广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如一些宣传中的“零接管”“自动驾驶”,模糊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本质界限,导致用户对智驾技术能力产生认知偏差。一些宣传推广过度拔高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性,忽视用户教育。现阶段,智驾只是辅助驾驶,人仍然是责任主体。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应规范智能驾驶功能的营销推广,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使用夸大或误导性的宣传。全行业应遵循技术真实原则,以透明清晰的功能定义、明确的使用边界和充分的风险提示,帮助用户建立理性的技术预期。

其次,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事故监管机制。近期,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事故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该文件规定事故即时报告、技术失效追溯和数据闭环管理等机制。

另外,还要构建覆盖功能测试、市场宣传到售后响应的全链条监管框架,尤其加强对营销话术的合规性审查。

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施行。L3级自动驾驶政策的逐步开放已是大势所趋。只有在确保技术安全、透明监管和理性宣传的前提下,行业才能在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实现智能驾驶技术从“能用”到“可靠好用”的跨越,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国际视点)04-03

华泰证券:OpenAI或将开源,AI应用迭代有望加速04-03

网约车一头撞倒围墙!警方提醒:疲劳驾驶“驶”不得04-02

小米SU7事故五大疑点待解!多位专家深度解析:物理按键很有必要保留,AEB未触发未必因距离较短04-02

河南启动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方案04-02

主营产品营收均下滑,毛利率走低,中马传动去年净利腰斩04-02

三大指数微涨收盘,沪深两市成交额降至万亿元以下04-02

通知!4月1日起临沂执行夏季发车时间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