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卫星SDGSAT-1公布最新成果,它已向百余国开放超42万景数据。该卫星利用微光、热红外和多谱段载荷全天时协同探测,实现了人类活动痕迹精细探测和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主任郭华东介绍,作为全球首颗专为2030年议程设计的科学卫星,SDGSAT-1搭载了热红外、微光和多谱段三种载荷,通过多载荷协同观测,致力于精细刻画人类活动痕迹,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现在,世界各国都发射了很多卫星,涵盖了气象、海洋、环境等方方面面,但它们大多用于监测自然现象。SDGSAT-1的特点很突出,它是监测人与地球相互作用后,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痕迹。”郭华东说,SDGSAT-1已向全球104个国家开放超42万景数据,并在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碳排放评估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未来,可持续发展卫星星座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精准的“太空之眼”。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注的重大命题,数字技术和数据开放作为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的核心引擎,已成为全球共识。”郭华东说。今年是2030年议程通过10周年,上个月,SDG中心联合全球20多个国家的35个科研机构、大学与国际科技组织发起的“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科学计划”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
相关文章:
深夜,暴涨!创新高!06-28
中医药“数字丝路”: 御君方以科技架起全球健康桥梁06-24
技术+合规双轮驱动 宜人智科携手行业共探数字安全治理新路径06-23
浇灌“草原酸奶” 托举“草原云谷”!内蒙古银行“双轮驱动”赋能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06-21
2024年黄金升至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06-13
樊纲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保持锐气,以点带面推动改革06-12
家长注意!这种网红玩具可能会泄露隐私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