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在遵义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习水县醒民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媛媛作为全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代表,现场发言时分享了她坚守乡村教育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倾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推动乡村教育向好向优的感人故事。
调整,孩子们需要好老师
2023年正月,一纸调令将王媛媛调往习水县醒民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这让参加工作就扎根土城教育20年的王媛媛辗转反侧、惴惴不安——怕学校地处偏远,工作繁忙,耽误陪伴女儿成长;更怕经验不足,辜负组织信任。

王媛媛请求调整时,领导回复的“那里的孩子需要你”这句话,给了她很大的触动:是呀,土城的孩子需要好老师,醒民的孩子更需要好老师!她选择了服从调整,毅然前往。

到任当天下午,王媛媛便开始了密集的走访。短短五天,先后与四十多位教师、三十多位困境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永远忘不了,一位老教师紧握着我的手说:“我们不求多高的待遇,只希望付出能被看见!”永远忘不了,留守孩子小敏的奶奶抹着眼泪嘱托:“孩子爸妈三年没回来了,以后就拜托您啦!”

通过走访,王媛媛清醒认识到学校面临的困境——班子凝聚力不强、教师积极性不高、师生流失严重、家长信任缺失;也清楚认识到老师们的期盼;更深刻认识到,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教育的责任之重大。
破题,暖好教师们的心
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

作为校长,王媛媛了解每一位老师的家庭情况,知道每一位老师的生日,尽力帮助每位老师解决困难,积极筹措资金,改善食堂、宿舍和办公环境。
在业务上,每周与老师一起打磨精品课程,每月分享教学经验,每季度评选“乡村教育之星”,并通过设立“教师荣誉榜”等形式展示教师风采。

青年教师小谭多次带领校园足球队参赛并获得县级前三名,县城学校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他选择留下,还说:“在这里,我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教育的意义。”如今,越来越多老师以校为家,共同守护着我们的学校。
解题,补全孩子们的爱
倾洒关爱雨露,润泽健康成长。

王媛媛发现,校园对孩子的爱存在不少短板,通过系列的创新,让孩子们欢声笑语越来越多。
先是多措并举推进“护苗行动”:实现家校互动平台化、心理课程普及化、专题讲座专业化、宣传阵地多样化。

接着设立“爱心小屋”提供倾诉空间:建立“一生一档”跟踪成长轨迹,组建“代理家长”团队,让197名留守孩子有了“校园爸妈”。
学生小宇,原本沉默寡言的他,在“代理妈妈”陪伴学习、玩耍和“云庆生”中,不仅被发掘出语言天赋、加入社团,更变得开朗自信。如此积极转变的孩子还有很多。

苦心人天不负。短短两年时间,学校实现了“零忽视、零欺凌、零事故、零辍学”。
答题,赢得家长信任
“不能转过去呀!”王媛媛为彻底重塑家长对乡村教育的信心,准备将女儿从县城转到醒民小学。没想到这一想法刚提出,家人和孩子都不愿意。她及时与家人和孩子沟通:“我是校长,必须带好头,树好榜样!”最终,她获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将孩子顺利转学。同事们受此感召,也陆续将孩子转回学校。

不仅如此,学校还通过家访、家长会、开放日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加强家校互动,增进彼此了解,用实际行动告诉乡亲:不必远赴县城,好教育就在家门口。
两年来,每学期回流的学生有10多名,本学期更达到33名。学校先后荣获6项市级、30项县级荣誉。我们成功破解了学校“师生留不住、孩子缺关爱、家长不信任”的三大难题。

有人问,你扎根乡村,后悔吗?王媛媛坚定地告诉所有人:她从未后悔!因为她深知,身后是关心乡村教育的各级组织,是携手奋斗的教育同仁,更是将孩子托付给我们的千千万万家庭——这份厚重的信任,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底气。

王媛媛说,人民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光和热洒向孩子们成长的征途,播撒在遵义乡村振兴的田野上!
特约通讯员 余姣姣
贵州教育报记者 周朝义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钟俊怡
三审 王宁
相关文章:
思政教师是守护者、播种机和引路人 | 开学季·思政课·大家谈09-10
【老师,您好!】遵义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王媛媛:扎根乡村守初心, 实干担当育新人!09-10
安徽老爸骑马接娃放学走红,当事人:家里养了几匹马,只在小路上骑09-09
太赞了!他们获表彰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