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隐形“嘌呤大户”被揪出!不想尿酸升高,这3种食物少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8:55:00    

有人说痛风发作时的痛感,像是有无数根钢针在骨缝里疯狂搅动;也有人形容那种疼,如同关节被塞进了滚烫的碎玻璃,每一次轻微挪动都像在受刑。经历过的人提起痛风,无不面色发白,直呼这 “天下第一痛”,尝过一次就再也不想有第二次。小九在评论区翻看网友们的血泪分享,字里行间都是对这种剧痛的恐惧与无奈。

网友们的 “痛不欲生” 实录

@布响丸辣 在帖子里描述:双脚悬空都像被钢针扎进骨头缝,别说走路,连稍微碰一下都疼得直冒冷汗,那种钻心的疼,让人根本无法想象怎么能挪动半步。

@hello - 鱼先生 则分享了自己的 “痛苦一夜”:晚上八点痛风突然发作,关节处的疼痛如潮水般涌来,感觉无数小针在扎,骨膜像被砂纸反复摩擦,还时不时有一股力量拉扯着关节。就这样从天黑熬到凌晨三点,实在困得撑不住才睡去,可七点半又强忍着剧痛一瘸一拐跑去医院。

@王大飞 的描述更让人揪心:发作时感觉有人拿着锤子,以每秒无数次的频率敲打脚踝,头四天根本下不了床,整个人的注意力全被剧痛占据,其他任何事都顾不上。熬过前两天,疼痛稍有缓解,但脚只要碰到一点东西,就像从三楼跳下崴了脚一样钻心。

千万人深陷痛风困境

《2021 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的数据触目惊心:我国痛风总体发病率达到 1.1%。别小瞧这个比例,庞大的人口基数下,痛风患者已超过千万,足足有 1466 万人。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有报告预测,到 2024 年,痛风发病人数将飙升至 4330 万,到 2035 年甚至可能突破 5620 万。

曾经,痛风被看作是中老年人的 “专属病”,但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也被卷入这场 “疼痛风暴”。数据显示,18 - 35 岁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比例,已经达到惊人的 60% 。

尿酸:痛风背后的 “隐形推手”

想要搞懂痛风,绕不开尿酸这个关键角色。尿酸是人体摄入嘌呤后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90% 的尿酸会被身体重新吸收利用,剩下 10% 通过尿液、汗液排出体外。但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尿酸在体内越积越多,痛风的风险就如同拉满的弓弦,随时可能爆发。

过量的尿酸无处可去,就会在关节、组织中慢慢形成尿酸盐晶体。这些微小的晶体就像撒进关节里的玻璃渣,引发强烈的疼痛和肿胀,痛风也就这样 “找上门” 了。

揭开痛风诱因的 “真相”

不少人觉得,尿酸升高、痛风发作,肯定是吃了太多高嘌呤食物。但真相让人意外:虽然嘌呤分 “外源性”(饮食摄入)和 “内源性”(体内细胞代谢产生),但内源性嘌呤占了总量的 80%,饮食摄入的外源性嘌呤只占 20% 。

可现实又很讽刺:尽管饮食影响占比不高,我国大部分高尿酸问题却实实在在是 “吃出来的”。就拿网络上被 “妖魔化” 的豆制品来说,很多人谈之色变,生怕吃了就会痛风发作。但实际上,豆制品并非高嘌呤食物。以豆浆为例,经过浸泡、加热等工序后,嘌呤含量只有 63.1mg。《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版也没禁止食用豆制品,适量吃完全没问题。

身边的 “嘌呤雷区” 大曝光

预防痛风,控制饮食中的嘌呤摄入至关重要。有些食物和饮品,看似普通,实则是让痛风加速 “降临” 的 “帮凶”。

嘌呤 “重灾区” 食物

动物内脏:鹅肝、鸭肝、鸡肝、猪肝这些家禽家畜的肝脏,都是嘌呤 “大户”。鹅肝每 100 克嘌呤含量高达 408 毫克,稳居榜首 。

部分蔬菜:别以为蔬菜都安全,芦笋、豌豆苗、干香菇、蚕豆等,嘌呤含量能超过 500 毫克 / 100 克,比很多肉类还 “危险” 。

甲壳类食物:大闸蟹、皮皮虾、牡蛎、蛤蜊这些带壳的河鲜海鲜,平均每 100 克嘌呤含量也有 150 毫克。

痛风 “炸弹” 饮品

含糖饮料和果汁:满满当当的果糖,不仅会推高尿酸,还会影响尿酸代谢,让身体排尿酸的速度变慢。

酒类:虽说本身嘌呤不高,但喝多了会刺激尿酸升高,痛风患者最好远离。

咖啡:本可以抑制尿酸生成的咖啡因,却被市面上加了糖和奶精的花式咖啡 “拖了后腿”,热量飙升,反而让尿酸更不稳定。

骨头汤等浓汤:表面飘着厚厚油脂的浓汤,喝多了会影响嘌呤代谢,诱发痛风。

日常饮食里,避开这些 “雷区” 食物和饮品,再配合规律运动、健康作息,才能和痛风保持 “安全距离”。毕竟,谁都不想被这突如其来的剧痛,打乱原本平静的生活。

相关文章:

机器人跑步为什么难?它的每一步都藏着强大算力 揭秘→04-19

尿酸高不能吃海鲜?一起来学习如何科学控尿酸→04-19

隐形“嘌呤大户”被揪出!不想尿酸升高,这3种食物少碰04-18

你以为的养胃习惯,长期吃其实伤胃!真正的养胃方法→04-15

食安科普丨保质期就是“食品食用的最后期限”?看完这篇你就懂了!04-14

国际护胃日丨“胃”爱行动,健康“肠”伴04-09

爸妈,剩饭不能这样处理!钟南山提醒→04-08

细胞培养鱼可降低海鲜过敏原含量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