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一病区成功为一位“心脏长在右边的”心脏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患者刘先生(化名)10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胸痛、胸闷,位于心前区,呈阵发性闷痛,范围约手掌样大小,持续约10-30分钟不等,多于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就医数小时前,刘先生无明显原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程度较前加重,伴有出汗,持续约半小时后症状缓解,遂来济南三院门诊就诊。
该院心脏病诊疗中心主任刘旭杰基于患者病情,主持心内科一病区进行术前讨论,刘先生为全内脏反位,解剖结构与正常人体呈镜像对称,目前的造影导管及治疗导管均是按照左位心设计,右位心患者介入术中操作与常规操作不同,增加手术困难。征得家属同意后,行冠脉造影示前降支弥漫性中重度狭窄,中间支重度狭窄,回旋支轻度狭窄,右冠脉轻度狭窄。造影结束后,医疗团队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建议介入治疗前降支。患者右位心,指引导管到位非常困难,经过耐心尝试指引导管成功到位,随后在前降支近中段植入支架3枚。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目前已出院半月,随访患者可耐受日常活动,偶有胸闷发作,较术前明显减轻。
据了解,右位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存在心脏位置及血管走向改变,冠状动脉解剖变异,这均增加了冠脉造影的复杂性及风险,存在导管到位困难、患者特殊体位、投照体位变化等问题。且目前临床中遇到的病例较少,医生对这类患者的冠脉造影操作经验不足。术中医生采取了镜像体位选择、造影机器接收器反向(例如右冠脉造影采取右前斜位和头位)等措施,成功完成了该患者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
刘旭杰介绍,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将心导管经皮穿刺入腕部或腹股沟处血管,沿主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开口后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和数字减影技术(DSA)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了解血管有无病变。其适应症及优点主要如下:
适应症
1、不典型胸痛:临床上难以确定诊断,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需与心绞痛鉴别者。
2、典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症状者。
3、不明原因的心脏问题:包括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4、心电图异常:提示束支传导阻滞,T波低平、倒置或高耸,非特异性ST-T改变者。
5、无症状但需明确诊断:怀疑有冠心病,而准确诊断对就业(如飞机驾驶员、高空作业)或保险事业非常重要者。
6、术后复发心绞痛: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反复发作的不能控制的心绞痛。
优点
1、诊断准确: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
2、实时观察:可以实时观察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帮助医生准确评估病情。
记者:孙镇镇 通讯员:王竹君 陈晨 编辑:陈彤彤 校对:高新
相关文章:
心脏长右边!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为右位心患者实施介入治疗05-12
心跳停止112分钟后“起死回生”,七旬老人创造生命奇迹05-08
价格平均降幅超6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