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
本文约2172字,阅读约需5分钟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余旭)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上,职业教育正以独特的笔墨描绘着人才培养的新篇章。全国人大代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教授邱宁宏,用三十载光阴践行“耕读相伴·田间成才”的育人理念,培养出上千名扎根乡土的技术能手,让职业教育成为乡村振兴有力的“人才引擎”。

破土:从招生寒冬到专业热选
在清晨的薄雾中,邱宁宏已带着学生在试验田里忙碌。她俯身查看苗情苗势,手中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病虫害发生情况。“种地要实战,要沾地气踩泥巴!”这句话成为她教学实践的最佳注脚。
时针拨回2003年,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迎来首届高职班,农业专业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招生寒冬”,作为班主任的邱宁宏面对仅十人报到的冷清教室,深刻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初升高职知名度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社会对农业专业的普遍偏见——“学农没有出路”。

邱宁宏2003年高职班的“十人班”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邱宁宏团队精准把脉:传统农业教育已无法适应新时代需求,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为此,他们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系统重构课程体系,对《蔬菜栽培技术》《果树生产技术》《植物保护》等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邱宁宏团队开创性地推进产教融合:一方面打造黔匠工坊、数智园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开设辣椒班、农业大数据班等特色班级;另一方面引入无人机植保、农产品电商直播等前沿课程,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技能竞赛、科研创新、创业实践等多元化培养路径,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乡村振兴不能仅凭情怀,更需要技术与人才的支撑,职业教育必须成为这场变革的‘人才引擎’。”邱宁宏如是说。近年来,她主持建设了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和全国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程,推动优质教学资源普惠共享。依托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团队将生物技术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实践:成功制定发布两项遵义红粮地方标准,示范推广高粱、辣椒新品种200余亩;指导学生屡获职业技能大赛殊荣……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如今,邱宁宏的班级早已不再是当年的“十人班”。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科技创新中心、智慧农业实训基地等平台的建成,现代农业系成为了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的“热门选项”。
抽穗:职教学子扎根乡土结出产业硕果
“技术必须长在泥土里”——邱宁宏的这句教诲被学生张弛和任达琼深刻践行。2005年两人毕业后,因为有着同样的兴趣和方向,这对80后夫妻回到家乡仁怀市高大坪镇银水村,将所学转化为生产力。
及时提醒群众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施肥……通过规范化高标准种植,将当地的油菜亩产由400斤提高了到600多斤,水稻生产由1100斤提高到了1500多斤。

邱宁宏(中)与学生张弛(右一)和任达琼(左一)
在导师邱宁宏和其他团队老师的远程指导下,张弛和任达琼还组织当地群众开展种植草莓、露地西瓜等经济作物,让群众实现投资更小利润率更大,有力提高了老百姓种植积极性,将当地的上百亩的撂荒地恢复种植。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他们还致力于引入农业高科技新技术,将简易播种机、无人机“飞防”技术被引入到当地……
“邱老师常说,‘技术必须长在泥土里’。”张弛说,“老师教的东西我们都用上了,这些年,我们和乡村们一起探索出了一条更加适合这片土地的农业发展之路,让这片土地更有价值。”

邱宁宏与学生张弛查看油菜生长情况
仁怀市高大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勇表示,“农村的舞台很大,我们需要年轻人,更需要既懂农村又懂技术的年轻人,张弛和任达琼用他们在遵义职院学到的农业技术回到家乡投入到农业生产工作,这是一场‘双向奔赴’,期待更多年轻的后备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
扬花:履职建言培育人才沃土
今年是邱宁宏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她用心履职,积极建言献策。她认为,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
在全国两会期间,邱宁宏持续为乡村振兴鼓与呼。她建议:“高职院校要围绕区域特色产业需求,开展应用型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组织师生深入基层,为企业和农村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职业化’,我们要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乡土同样能成就精彩人生。”邱宁宏表示。
“乡村振兴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邱宁宏说。如今,她的学生如种子般播撒在全国各地,有成都市“蓉城先锋”新时代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邓友梅,有陕西省靖边县农业农村局特聘农技员王世虎……这些新农人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教室里,她是照亮学生前路的“明灯”;田埂上,她是备受群众信赖的“植物医生”,从职教教师到全国人大代表,邱宁宏用三十年诠释了“育人如耕田”的深意。在她看来,新农人不仅是技术的传播者,更是乡村振兴活力的点燃者,“当年轻人愿意回到土地,当科技真正扎根田野,乡村振兴的故事才会越来越精彩。”

如今的邱宁宏依然坚持带学生下乡,在田间地头上讲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在四月的春风里,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的秧苗泛起新绿,年轻学子们的身影依旧在里面忙忙碌碌,郁郁葱葱的秧苗与她培养的学子一样,都在拔节生长。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信 姚腾
三审:唐全寿
本文来自【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种苗人”——记全国人大代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邱宁宏04-05
不负春光抢农时 绘就一年好“丰”景石家庄扎实推进春耕春管工作04-05
养老机器人有了国际标准,如何助力银发群体高品质生活04-04
【中国那些事儿】中国经济韧性十足 美方关税将自损根基04-03
2025年陕西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职组)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赛点圆满落幕04-03
河南启动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方案04-02
国家发改委李春临:将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关键数据“上链”04-02
厘清“刷脸”边界 向“强制刷脸”说“不”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