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孤诣
【名称】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
【释义】苦心:刻苦用心;诣(学业、技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出自】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示例】“苦心孤诣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跑向天津。”(摘自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苦心经营 煞费苦心 费尽心机
【反义词】马虎从事 无所用心 漫不经心
成语故事
清代诗人屈复(注)在《论诗绝句》中深刻表达了他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苦将心力成孤诣,不敢随风薄宋元。”这句话传递的深意是,他致力于以竭尽全力和深入研究的方式,形成自己独特而深厚的见解,不愿随意地追随风潮或附和宋元时期的学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苦心孤诣”这一成语逐渐演变并固化,其中“孤诣”特指那种他人难以企及、深入独到的境界。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那些为解决问题而费尽心思、不遗余力的人。
注:
屈复(1668-1745)清代诗人。生于明末,蒲城(今属陕西)县罕井镇人。 19岁时童子试第一名,放弃功名,布衣终生(其叔父在吴三桂兵围蒲城时,曾登城痛骂降清的吴三桂,城破被杀)。
他27岁时出游晋、豫、苏、浙各地,又历经闽、粤等处,以文会友,被赞曰“三秦之秀,全在于此”,并四至京师。乾隆元年(1736)曾被举博学鸿词科,不肯应试。72岁时尚在北京蒲城会馆撰书,终生未归故乡。 著有《弱水集》等。
相关文章:
夹层建筑高度是多少02-01
摆摊灯多少瓦合适02-01
外墙彩绘多少钱02-01
卖楼多少层好02-01
水空调耗多少电02-01
厨房插座电线多少平02-01
两p柜机多少电流02-01
墙体能隔多少声音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