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中国艺术的发展规律——“过往矫正”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6 09:05:07    

艺术史总是这么顽皮。

当一种风格流行到极致,必会有一种相反的风格来矫正,像是相生相克,又像太极理论:“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互转化”。

宋代花鸟——工笔&写意

宋徽宗 赵佶·《芙蓉锦鸡图》 绢本设色,高81.5,宽53.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北宋的工笔画,是奇花异鸟等珍稀事物的精雕细琢,怎么奢侈,怎么显示皇家气派,就怎么画。如赵佶的《芙蓉锦鸡图》,赵昌的《写生蛱蝶图》。

赵昌·《写生蛱蝶图》 纸本设色,高27.7厘米,长9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到了南宋,写意禅画的画僧牧溪。他的画就变成了,怎么平常就怎么画。

如他作品《水墨写生图》,也尽是些常见的花木、蔬果、禽鸟与鱼虾;在笔法上完全放弃了北宋细致写实的工笔技法,转向随机写意,完全的动态与随机。

《水墨写生图》


从奢靡到平常, 从精雕细琢到随机写意。宋代这一段艺术史,变的是艺术的风格,不变的是画家对艺术的追求和理解。


元代山水——简&繁

倪瓒 《容膝斋图》


“元四家”倪瓒的绘画有两个特点,“折带皴”你可能没有听过;但看过他的画,如《容膝斋图》你一定不会忘记,一个字“简”,一个词简约而不简单。

简,简到极致就是繁。


“元四家”中年龄最小的王蒙,就以他的“牛毛皴”——繁密苍郁的画风见胜。他们俩正好是一静一动、一简一繁的鲜明对照,如他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

王蒙 《青卞隐居图》


出世 OR 入世

元朝是我国少数民族统一的大一统国家,画家之中十之八九拒绝与朝廷合作,因而,他们的绘画中充满浓郁的出世退隐气息。

进入明朝后,文人们纷纷回到了世俗生活中,绘画的基调也渐渐由元代的“出世”转为明代的“入世”。画家们不再只是描绘无言的山水,更多的是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戴进《扑鱼图》

明朝灭亡之后,旧朝的士大夫,对新朝不合作,明朝许多文人选择了归隐或是出家为僧。入世又变回了出世。明王室的后裔朱耷,就是如此。

朱耷(八大山人)的绘画,又由明朝初期的生活气息转变为:极简,饱含孤愤。


“过往矫正”,不仅是中国艺术发展的规律,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了解了这个规律,是不是感觉欣赏中国艺术的任督二脉打通。

相关文章:

镐头刨土用的工具(七十年代我负责刨茬子用的镐)11-18

收割机的工作原理(玉米收割机工作原理)11-18

凝固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凝固剂)11-18

固定资产成新率的计算公式(固定资产评估方法的介绍)11-18

发财树扦插繁殖方法和技巧(可以“扦插”7种花沾土生根)11-17

狼人杀所有200个角色介绍(狼人杀强神大盘点)11-17

良禽择木而栖什么意思(清风箴言 | 良禽择木而栖)11-17

爱情像什么(为什么说爱情像个鬼)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