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已经病入膏肓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躺在病床之上,拿起了护士每天早上准时放在他床头的报纸。
自从水门事件被迫下台以后,这位昔日的总统并未因此就远离政坛,而是仍旧时刻关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尽管这些消息对于他现在的生活再没有半分影响。
然而,当他看到手中报纸上大大的头条时,他仿佛是受到了什么刺激一般愣在了原地,好一会才晃过神来。
守在一旁的女儿看到他这般模样,以为他是疾病突发,赶忙跑过来查看情况,尼克松对着她摆了摆手,放下手中的报纸,轻声叹息道:“我们可能亲手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啊……”
这位卸任已久的美国前总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女儿被他的这句话搞得一头雾水,她拿起父亲放下的那份报纸,只见那份报纸最显眼的位置用加粗的字体标注着中国接通了因特网,以及其他几条新型科学成就。
在这场信息革命的末尾,中国终究是乘上了这股时代的浪潮。
深陷泥沼的美国
看到这些,女儿心里有了大概的猜想,他知道,作为美国第一个访华的总统,中国的发展状况,一直倍受父亲的关注。
身为中美两国建交的重要推动者,尼克松不止一次地对旁人抱怨过自己当初做的决定。因为,在中美建交之后,中国乘着这股东风,迅速的发展壮大。
当初,尼克松进行访华,拉拢中国的本意是想借贴近中国起到对苏联的遏制作用,便于美国进一步地实现世界霸主的目标。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中国的发展势头竟会如此的迅猛。在两年前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代替了苏联的位置,成为了美国在世界霸主位置上最大的阻碍。
但是,尼克松始终相信,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仍然会被迫做出相同的选择。因为当时,他所面临的困境,要远远大于与中国之间存在的国家矛盾。
尼克松从前任总统约翰逊手中接过权力时,当时的美国在繁荣的表象之下已经深陷国际关系的泥潭之中。
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就开始的美苏两国的冷战中,美国已经在苏联的步步紧逼之下落入了下风,与此同时,越南战争的逐步扩大也使得美国需要投入许多的经济与精力到越南战场。
而恰好在这个时候,美国长久以来仰仗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美国失去了对西方经济世界的绝对掌握权,经济危机席卷而来,这使得美国再无力去应对这巨大的开支。
由于经济体系的逐步崩溃,美国国内的人民生活质量开始下降,治安也开始出现动荡,无数失业的民众开始自发的走上街头游行抗议,舆论的矛头直指当时上任不久的尼克松政府。
政治、军事、经济、民生……各个领域内一连串的压力对于刚刚上任的尼克松而言,无疑像是一座座大山。
尼克松在上任之初曾经尝试过通过调整政策来应对美国面临的危机,然而却未能取得半点成效。无奈之下,他只能把目光投向国际社会,试图从外部去寻找破局的方法。
当时的国际环境已经不再是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天下,随着苏联的强势崛起,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的舞台上活跃起来。
虽然心里对这些新兴起的国家保留着诸多的不屑,但是尼克松明白,如果想要让美国在这个动荡的局势中站稳脚跟,必须要在国际上寻求更多的盟友。
但是当时的第三世界国家大多数都倒向了苏联阵营,要寻找一个值得信任的盟友显然并非是易事。
理所当然的,尼克松的目光,落到了中国身上。
当时的中国与苏联的关系逐渐走向僵化,其国家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力也十分巨大,无疑是最好的结盟选择。
于是,尼克松便把结盟的第一目标,设定成了中国,就此展开了与中国之间的种种来往。
尼克松的这一举措起初遭到了美国内阁许多人的反对,在他们看来,无论怎样,中国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冲突。
更何况,在早些年间,中国还曾直接参与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给美国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两国之间的恩怨可谓是由来已久。
但是随着不久后中国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更加坚定了与中国建交的想法,他力排众议,在1972年,开始了第一次访华行动,这次访华,也被称为是中美两国之间的破冰之旅。
这次访华之旅在美国内部引起了很大的骚动,有很多人认为尼克松背叛了他的政治初衷,与他就任演讲里所展现出的反中立场是完全相悖的。
此刻,包括尼克松在内的所有人都没能预见,这次访中行动,将会为世界格局带来多大的影响。
尼克松访华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尼克松发来的友好信号也是十分宝贵的。
因为在当时,中国的国际环境并没有比美国好上多少。与老朋友苏联关系的僵化使得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几乎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
尽管当时中国的国力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如此不利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的发展之路开始变得举步维艰。
中国的领导人毛主席并非不明白美国的意图,但是以当时中国的情况,他们也十分需要美国带来的巨大的国际市场与影响力。
在此时达成中美之间的建交,对于双方而言,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决策。
于是,在全世界的瞩目之下,尼克松的这次访华行动开始了。
这次访华的过程比双方预想之中更加的顺利,双方就国际关系之间的交谈进行的十分愉快。中国的领导人们极尽东道主之谊,带尼克松参观了中国当时的一系列发展成果,其中包括在过去十年间接连研发出的原子弹与氢弹,这无疑是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秀肌肉。
尽管中国在建国短短二十余年时间里取得的成就已经足够令尼克松惊叹,但是此时的尼克松并未对此展现出任何的担忧。因为他打心眼里仍然觉得,中国永远无法追上美国的脚步,根本无法对美国造成威胁。
因此,尼克松答应了中国政府的请求:他承诺美国今后将不再对中国的各类型商品进行进出口限制,同时,也会保证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稳定。
就在尼克松的这次访华行动圆满结束后不久,美国成功结束了越南战争,与中越达成了和解。这一长久以来的经济累赘被彻底拔除。
而国际社会也因此产生了变动,英国首先捕捉到了国际关系即将产生变化的信号,率先与中国建交。
正如此前毛主席所料,随着美国这一身先士卒的举措,无数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至沓来,对中国伸出了友好的双手。
中国原本孤立无援的国际环境迅速转变,国际地位也直线上升。
尽管在不久之后,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这一丑闻,被迫引咎辞职,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尼克松的这一举措已经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而这也为中国随之而来的历史重大转折点——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断裂的枷锁
1979年,中国与美国经过漫长的拉扯与协商,终于正式确立了外交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新任领导者邓小平所主持的改革开放,也拉开了帷幕。邓小平也通过新中国建立以来首次的访美行动,巩固了与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尽管尼克松在此时已经离任,但是当初尼克松对中国政府所做出的承诺仍旧在中美建交后全数兑现。
这一系列的经济贸易措施,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打开了一道门户,借着这个门户,中国以无比顺利的姿态,融入了国际的贸易体系。
这无疑为改革开放注入了十分强大的动力,外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尚未体现出它可怕的爆发力,美国政府也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国所具备的劳动力优势开始凸显,中国以全世界都没能预见的超高速度,实现了一个经济的跨越。
得益于安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数量在短时间内爆发到了一个极其恐怖的程度,一跃成为全世界第一的出口国。
在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开始借势进行科学研究,大力发展高精尖科技,保持自己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
从80年代到90年代这短短的十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实现了翻倍。而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更是翻了足足四倍之多。
在科技领域,中国更是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航天、极地探索、军工、互联网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美国政府惊恐地发现,在他们将苏联视为最大的对手,拼尽全力与其进行世界霸主争夺战,并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当初被他们视为附庸一般存在的中国,竟然隐隐之间,有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的头号对手的趋势。
到了这个时候,美国终于再次将中国放到了自己的视野之内,新任总统老布什和克林顿纷纷制定了对中国的限制政策,然而起到的作用都微乎其微,中国仍旧以令全世界咋舌的速度不断地向前大步迈进。
得知这一切的尼克松,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当初那趟访华行动,唤醒的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也明白了当时自己开展访华行动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内阁成员对这一行为强烈反对。
他当初料到,中国会因为中美关系的缓和而得到发展,但是他没有想过,中国发展的速度与体量,竟然会恐怖到这个地步。
当他看到那份报纸上所报道的中国的又一次科技突破后,他彻底叹服了。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中国完美的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完成了西方世界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积累。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他自己,无论他的出发点是什么,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处境有多么的艰难,美国人民关心的事实就是他亲手为中国解开了枷锁,释放出了这个美国最大的敌人。
不久后,尼克松逝世,尽管在这之后,美国的历任总统从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发展的打压,但是现实已经告诉了他们,从尼克松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中国已经注定不可阻挡。中国的发展并未因为美国的打压有所停滞。
直到今天,中国已经超越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成为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神舟升空,蛟龙下海,中国就如尼克松所预料的那样,成为了横亘在美国面前的一个“科学怪物”。
相关文章:
收割机的工作原理(玉米收割机工作原理)11-18
凝固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凝固剂)11-18
固定资产成新率的计算公式(固定资产评估方法的介绍)11-18
发财树扦插繁殖方法和技巧(可以“扦插”7种花沾土生根)11-17
良禽择木而栖什么意思(清风箴言 | 良禽择木而栖)11-17
爱情像什么(为什么说爱情像个鬼)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