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家人均3888元、用大象粪便做甜品的餐厅走红网络。据报道称,这家餐厅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马桥市场监管所已现场核查并暂时封存相关材料,并将展开后续调查。
每晚仅开一桌12席、人均消费3888元、15道菜品不定期更新、主打还原原生态的雨林味道……噱头不少、包装精致,可谓吊足消费者胃口。但有财力者前往一试发现:一块蜂蜜味的冰,一碗模拟寄生花腐臭味道的糊糊,甚至还有竹虫、酸蚂蚁和“鲜花插在象粪上”,其中这道将大象粪便消毒干燥碾碎做成的甜品更是饱受消费者和网友吐槽——简直是“拉了一坨大的”。


经初查,该单位于2025年2月份开始正式经营,其从外地购进竹虫、蚂蚁、大象粑粑作为食品原料,制作成菜品提供给消费者食用。尽管餐厅声称大象粪便经过消毒干燥处理,但到底是何种程序消毒,且能否达到安全食用的标准都尚未可知。从法律角度而言,有律师表示大象粪便未被列入国家食品原料目录,且其作为动物排泄物的属性天然具有潜在污染风险,即使经过消毒处理,也需经法定程序认定为“食品原料”才可使用。可以说,该餐厅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立案调查,一点都不冤枉。
回顾该餐厅的一些运营细节,称得上是近年来餐饮行业过度包装的典型案例。从网友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餐厅内部绿植环绕、水雾弥漫,顾客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同时多个楼层、房间都被设计成与菜品相关的不同主题。为了让顾客用心“啃叶子”,可谓在装修设计上下了血本。有网友感慨追求这种“体验感”也不是不行,但人均近4000元的“门票价”,岂不是去趟云南亲身体验更有性价比?归根结底,一家餐厅把餐饮项目做成“观光项目”,实则是给自己披了件皇帝的新衣,借着高大上的噱头收割消费者,给菜品量少味怪、不卫生找了一块号称“原生态体验”的遮羞布。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文章:
食安科普丨保质期就是“食品食用的最后期限”?看完这篇你就懂了!04-14
用大象粪便做甜品,一餐厅被立案04-13
资讯很有聊丨美国官员“嘴很硬” 可美国经济“腿已软”04-13